跳到主要內容區

張正霖

張正霖

張正霖 副教授

研究室/研究室分機:D2-206/037-382683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後研究/阿姆斯特丹大學博士候選人/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曾就任台灣藝術銀行執行長、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

專長:藝術商業管理、藝術經濟學、文化產業與數位行銷

(A)學術期刊論文

1.張正霖,2019,〈制度與實踐:臺灣公眾藝術教育的結構探析〉,《藝術博物館》,1:166-171。(有審查,國家級期刊)

2.張正霖,2017,〈藝術財富管理的機構化與商品化趨勢〉,《中國藝術金融》,20:19-22。

3. 張銘宏、張正霖,2015,〈守護者的實踐:臺灣藝術銀行的作品管理與維護淺說〉,《藝術認證》,65:34-41。

4. 張正霖,2013,〈曖昧的想像群體:由「東南亞」思索亞洲當代藝術策展的實踐〉,《藝術觀點ACT》,55:6-13。

5. 張正霖,2013,〈組織與展示:兩岸公立美術館展覽工作比較研究初探(1980年代迄今)〉,《臺灣美術》,93:86-112。(有審查,THCI)

6. 張正霖,2012,〈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陸美術館之制度變遷:以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為探討對象〉,《臺灣美術》,88:82-104。(有審查,THCI)

7. 張正霖,2011,〈中國大陸「傷痕美術」與「星星美術群體」作品內之性別意象初探〉,《臺灣美術》,84:76-96。(有審查,THCI)

8. 張正霖,2011,〈生命史、藝術創作及其政治-論當代中國女性藝術家之性別意識〉,《現代美術學報》,22:99-125。(有審查,THCI)

9. 張正霖,2009,〈國族現代性與性別敘事:中國木刻版畫運動內的女性形象〉,《臺灣美術》,77:1-19。(有審查,THCI)

10. 張正霖,2009,〈給新語境的提問:華人社會間當代藝術視野的競逐〉,《臺灣美術》,75:70-79。

11. 張正霖,2008,〈性別再現與國家意識形態-論中國當代藝術內的女性身體意象〉,《臺灣美術》,70:32-55。(有審查,THCI)。

12.張正霖,2007,〈性別政治-對臺灣女性藝術的反思〉,《臺灣美術》,67:46-59。(有審查)

13. 張正霖,2003,〈中國大陸當代藝術中的身體意象及其政治(1989-2000)〉,《博物館學季刊》,17(4):47-66。(THCI Core)

(B) 專書、研討會論文集與專書論文

a. 專書或研討會論文集(需有正式出版計畫或ISBN方列入)

1.趙力、張正霖合著,2020-2021,《藝術商業管理概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撰寫中)。

2.張正霖,2020,《藝術經濟學概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編輯中)。

3.向勇主編,向勇、徐秀琴、張正霖等人合著,2018,《澳門文化產業發展分析》,澳門: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

4. 黃雋主編,黃雋、劉雙舟、張正霖等人合著,2017,《2017年中國藝術品金融年度研究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所。

5. 蕭宗煌主編,張正霖等人合著,2017,《想像的主體:80年代臺灣美術發展學術研究會論文集》,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6. 黃舒屏、張正霖等人合著,2015,《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藝術論壇論文集》,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7. 潘小雪、張正霖等人合著,2014,《臺灣報到:2014臺灣美術雙年展藝術論壇論文集》,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8. 廖新田、張正霖等人合著,2010,《多元紛呈:解嚴後臺灣美術之研究》,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9. 李安如、張正霖等人合著,2008,《體驗與思維:公共藝術新視界》,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0. 呂佩怡、張正霖等人合著,2007,《文字行動II:2004-2007世安美學論文獎作品集》,臺北:允晨文化。

11.張正霖、周錦宏合著,2007,《公共關係:休閒事業的觀點》,臺北:華立圖書公司。

12. 周錦宏、張正霖合著,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華立圖書公司。

13. 王嵩山、張正霖等人合著,2003,《木雕的社會起源與文化意義:苗栗木雕博物館藏研究》,苗栗: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14. 王盛宏、張正霖等人合著,2002,《第七屆國家文藝獎專輯》,臺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15. 倪再沁、張正霖合著,2001,《福爾摩沙之美:臺灣民間工藝》,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b.專書論文

1. 張正霖,2020,〈後疫情時代下的藝術財富管理趨勢探析〉,《2020中國藝術財富白皮書》,北京:中金財富。

2. 張正霖,2019,〈藝術資產管理機構運營:以藝術銀行為分析案例〉,《2019中國藝術財富白皮書》,北京:中金財富。

3. 張正霖,2019,〈實踐與創新:藝術財富管理的平臺化與機構化發展〉,《藝術市場大趨勢》,頁122-130,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4.張正霖,2019,〈從藝術銀行角度談藝術資產管理體系建構〉,《中國藝術金融評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5. 張正霖,2014,〈原點―讀郭英聲〉,收錄於《寂境:看見郭英聲》,台北:天下文化。(同文作者包含申學庸、蔣勳、林懷民等位老師)

6. 張正霖,2012,〈荷蘭公共藝術概探—策略.實踐.脈絡化〉,《民國100年公共藝術年鑒》,頁258-267,臺北:文化部。

7.張正霖,2011,〈給新語境的提問-華人社會間當代藝術視野的競逐〉,《2009臺灣視覺藝術年鑒》,臺北:藝術家雜誌社。

8. 張正霖,2010,〈書寫當代中國〉,《時空中的一個點:廣東美術館藏當代藝術作品展專輯》,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英文)

9. 張正霖,2008,〈日據時期台、府展東洋畫中之地方色彩論述: 後殖民觀點的初探〉,《美麗新視界──臺灣膠彩畫的歷史與時代意義學術研討會》,頁105-124,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英文)

10. 張正霖,2004,〈博物館、公共性與國族建構:以十九世紀之倫敦國家畫廊為分析案例〉,《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王嵩山主編),頁343-366,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c.策展專輯(僅列由本人擔任策展人、協同策展人之部分)

1. 張正霖,2014,《2014臺灣美術雙年展》,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英文)

2. 張正霖,2014,《刺客列傳1961~1970 ─ 五年級生展》,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英文)

3. 張正霖,2013,《凝視自由:臺灣當代藝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塞爾維亞Vojvodine當代美術館共同出版。(中、英文)

4. 張正霖,施淑萍,201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2000-2010展專輯》,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英文)

5.張正霖,2010,《臺灣報到:2010臺灣美術雙年展》,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英文)

6. 唐曉林、張芬、張正霖,2010,《時空中的一個點:廣東美術館藏當代藝術作品展專輯》,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中、英文)

7. 張正霖,2008,《感覺:新世代女性創作者》,台中:大象藝術空間。

(C)研討會論文

1. Chang, Cheng-Lin (2019). “Market, Event, and Exhibit: The Dialecticsbetwee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Market and Exhibitionary Practice sincethe 1990s,” presented at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2019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f Global Art Market Research. Beijing: Central Academy CentralAcademy of Fine Arts, China.

2. 張正霖,2018,〈西部地區民營美術館運營模式分析-以銀川當代美術館、藍頂美術館及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西安館為研究物件〉,2018第二屆高原論壇,陝西美術博物館主辦。

3. Chang, Cheng-Lin (2017).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Exhibition Practice: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xhibitionOperations of Public Art Museums betweenMainlandChina, Taiwanand Hong Kongsince the 1980s,” presented at the 14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rt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Art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AIMAC).

4. 張正霖,2014,〈以這片土地為名的雙年展〉,2014臺灣美術雙年展藝術論壇論,國立臺灣美術館。

5. 張正霖,2014,〈兩岸公立美術館展覽體系與藝術社群之互動關聯:曆史面向的比較研究初探(1980年代迄今)〉,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暨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2014臺北年會。

6. 張正霖,2014,〈美學觀念的時代辯證:以解嚴後「刺客」藝術家及其刺客屬性為分析物件〉,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藝術論壇,國立臺灣美術館。

7. 張正霖,2013,〈底層者的聲音:中國紀實攝影內的民工敘事〉,2013「遷徙與記憶」國際研討會(10月4、5日),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

8. 張正霖,2011,〈當代藝術與文化治理:1989年後中國官方美術館展覽機制之變遷〉,「傳承與創新-多元視角下的中國研究:2011中國研究年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9. 張正霖,2009,〈借問亞洲何處:當代藝術策展的觀照及思辨〉,發表於《「皺褶‧視差‧翻譯:東亞現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10. 張正霖,2008,〈日據時期台、府展東洋畫中之地方色彩論述: 後殖民觀點的初探〉,「美麗新視界:臺灣膠彩畫的歷史與時代意義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美術館。

11. 張正霖,2008,〈言語深處:陳幸婉作品中的性別意識〉,「心象‧原型‧無垠之境—陳夏雨、陳幸婉藝術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12. 張正霖,2006,〈生命史、性別意識及其政治—論當代中國女性藝術家的陰性書寫( l'ecriture feminine )〉,藝術社會學研討會,中研院歐美所。

13. 張正霖,2006,〈異域・男性家國-臺灣女性藝術的主體性歷程(1980後迄今)〉,「區域與時代風格的激蕩:臺灣美術主體性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美術館。

14. 張正霖,2004,〈博物館、公共性與國族建構—以十九世紀之倫敦國家畫廊為分析物件〉,【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

15. 張正霖,2004,〈「公民/非公民」:一條看不見的界線─英國境內伊斯蘭移民的公民權狀況〉,「跨界流離:全球化時代移民/工與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16.張正霖,2004,〈政治、身體與美學-論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女性身體意象〉,婦女\性別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

17. 張正霖,2004,〈再現後社會主義中國: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身體意象、集體意識及其政治—以波普、新生代繪畫與觀念藝術為討論物件〉,「靠文化‧By Culture」,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年會。

18. 張正霖,2003,〈『在家、國(Nation-State)、全球市場(Global Market)夾縫中的「他者」』—論臺灣學術知識生產中的外籍新娘「意象」〉,「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清華大學。

19. 張正霖,2002,〈殖民與現代性的悖論-日據時期臺灣官展美術風格中的「主體」〉,「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學術研討會,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年會。

(D)專題研究計畫

1.  主持人,2021-2022,《當代台灣客家美術家之視覺符號系譜:視覺文化的探究(1980年代迄今)》,客家委員會110年度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獎勵補助。 
2.  主持人,2020-2021,《藝術品市場研究的全球體系:理論、方法與範式》(Global System of Art Market Research: Theory, Method, and Paradigm),中央美術學院致遠計畫,2020 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專案補助。   
3.  主持人,2019-2020,《互連網企業藝術品電子商務管理模式研究:基於跨國的比較分析(1995迄今)》, 中央美術學院。
4.  主持人,2014-2016,《意象與再現:當代臺灣觀念攝影中之空間敘事研究》,國立台灣美術館。
5.  主持人,2011,《兩岸美術館經營管理體系與實務之比較研究:1980年代迄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6.  共同主持人,2011,《藝術的社會參與專題研究計畫》,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7.  主持人,2008-2009,《臺北市新興「複合式」藝術實驗空間:2000年後迄今》,臺北市文化局九十七年度第一期藝文補助。
8.  共同主持人,2008,「新興視覺類藝術空間:以臺北市為範疇」,《藝文獎助發展策略研析—藝文展演空間營運模式研究計畫》,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
9.  協同研究人,2007-2008,《臺北縣公共藝術設置現況調查與總體規劃政策委託研究計畫》,臺北縣政府委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
10. Co-researcher, 2007, “A Survey of NGOs, Not-for-profits and Private Art Institutions in Asia.” Asia Art Archive, HK & Sherman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Australia.
11. 主持人,2007-2009,《新世代臺灣女性當代藝術家的生命史與創作型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96年度第1期美術類補助。
12.  主持人,2004-2005,後社會主義中國之藝術及其政治(一)—探討九○年代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中的「身體意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93年度第1期〈美術類〉補助。
13. 協同研究人,1998,《民國藝林集英計畫(十二):郭柏川繪畫藝術之研究》,臺灣省立美術館。

(E) 翻譯
1.張正霖、陳巨擘譯,2007,《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2. 張正霖譯,2017,《第二輪班》,臺北:群學出版社。

(F) 其他(評論、報導等)
1. 張正霖,2020,〈新一輪全球化下的藝術產業競局:機遇與策略〉,《典藏今藝術》,336:72-77。
2. 張正霖,2020,〈轉化場域:「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在南港藝術計畫」的介入實踐〉,《典藏今藝術》,322:62-65。
3. 張正霖,2019,〈生命與造形之詩: 讀梁平正的雕塑藝術〉,《典藏今藝術》,322:62-65。
4. 張正霖,2018,〈中國藝術財富管理的途徑及商品化發展趨勢〉,《投資圈》2018年3、4月號。
5. 張正霖,2016,〈藝術銀行的運營模式與商業潛能〉,《藝術商業》2016年6月號。
6 張正霖,2015,〈經驗世界為什麼至關重要:藝術社會學的實踐與應用〉,《臺灣社會學會通訊》104年6月號。
7. 張正霖,2015,〈超真實的美學之境:讀「媒體是一切-盧明德創作研究展」〉,《典藏今藝術》,272:230-234。
8. 張正霖,2014,〈生而不有,為而不恃-讀「一塵不染」展〉,《藝術家》,465:304-307。
9. 張正霖,2012,〈跨界的風景-讀「物的權力-2012荷蘭電子藝術節」〉,《典藏今藝術》,237:170-173。
10. 張正霖,2012,〈追求跨界實踐及拓展藝術網路-記阿姆斯特丹艾波藝術中心遷入新址〉,《藝術家》,446:458-461。
11. 張正霖,2012,〈糾葛的前衛:艾未未在 2012 年鹿特丹國際影展〉,《典藏今藝術》,234:153-155。
12. 張正霖,2011,〈從熱血改革到遊戲世間:專訪倪再沁(張正霖訪談)〉,《典藏今藝術》,220:134-138。
13. 張正霖,2011,〈解構、跨界、重構:探讀陳義郎的當代木雕創作〉,《華麗與滄桑:陳義郎》,頁10-13,台中:月臨畫廊。
14.  受邀擔任《博聞》特約通訊員,2011-2012,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主辦。撰寫過當代藝術管理相關專文4篇:
(1)「整何時代下的博物館人:藝術管理的新挑戰」[第4期]。
(2)「走在藝術的當代絲路上:實務中的芻思」[第6期]。
(3)「跨領域藝術展示的美學意義初探:第一線工作中的省察」[第8期]。
(4)「藝術知識的網路建構」〔第10期〕。
15.張正霖,2010,〈策展作為一種藝術史行動:2010臺灣美術雙年展〉,《典藏今藝術》,219:173-174。
16. 張正霖,2010,〈一粒麥子:讀塗維政個展「夫子跳曼波」〉,《典藏今藝術》,217:133-135。
17. 張正霖,2010,〈借問亞洲何處?臺灣亞洲類當代藝術策展方法論反思〉,《典藏今藝術》,210:106-108。
18. 張正霖,2010,〈現代性.人性.中國前衛:專訪安雅蘭(Julia F. Andrews)〉,《典藏今藝術》,211:119-122。
19. 張正霖,2010,〈蠕動在時光中的旅行者:讀葉怡利的創作〉,《典藏今藝術》,208:84-87。
20. 張正霖,2009,〈陳映真與《人間》雜誌― 我的一份思索〉,《文訊》九月號(此專輯配合「陳映真創作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時出版)。
21. 張正霖,2009,〈「宏觀調控下的當代藝術」之思考與回應--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典藏今藝術》,199:155-116。
22. 張正霖,2009,〈鄉關何處:細思國美館《家》雙年展〉,《典藏今藝術》,198:108-111。
23. 張正霖,2009,〈原點:讀郭英聲〉,《印刻文學生活雜誌》,66:57-59。
24. 張正霖,2009,〈感官之維:互動藝術中的人性體驗》展策展論述,國立台灣美術館、中國醫藥大學共同主辦。
25. 張正霖,2008,〈當前生存處境的文化想像〉,《典藏今藝術》,195:152-155。
26. 張正霖,2008,〈歷史意識的缺席:細勘「寶藏岩」事件〉,《典藏今藝術》,194:156-158。
27. 張正霖,2008〈未竟的運動:探讀「七彩電光琉璃花-臺灣常民文化圖像轉譯」展〉,《典藏今藝術》,192:149-151。 
28. 張正霖,2008,〈生命原型的探索者 — 我讀林悅棋的創作〉,載於林悅棋《圖發『棋』想》個展畫冊,高雄市立美術館。
29. 張正霖,2008,〈性別與世代的聲音—寫在「Fu.感覺—新世代女性創作者」展〉,載於《FU.感覺—新世代女性創作者》展覽畫冊,台中:大象藝術空間。
30. 張正霖,2008,〈墨色中的「飛遜」— 寫黃琬玲〉,載于《黃琬玲作品集》,臺北:也趣藝廊。
31. 張正霖,2007,〈身體,鑲嵌在歷史中:在這座島嶼的脈絡中讀2007臺北國際行為藝術節〉,《藝術家》,390:238-241。
32. 張正霖,2007,〈李銘盛 — 行動,是對自己宣戰〉,《藝術家》,389:274-276。
33. 張正霖,2007,〈尋覓對話:我讀後解嚴與後八九一展〉,《藝術家》,384:348-351。
34. 張正霖,2004,〈重尋世間—對臺灣視覺藝術的反思〉,《文化視窗》,65:82-87。
35.張正霖,2004,〈低下者的形象—蘇格蘭國家肖像藝廊特展「階梯下—僕役肖像四百年」觀展有感〉,《文化視窗》,63:48-53。
36. 張正霖,2004,〈兩種女性的面貌—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與路薏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相遇愛城〉,《文化視窗》,62:90-94。
37. 張正霖,2004,〈藝術與文化認同—在蘇格蘭的我見我思〉,《文化視窗》,61:79-83。
38. 張正霖,2002,〈替代空間與社會網路-論「大雪山制材廠」替代空間〉,《旺報》2002年夏季號:【替代空間專題】。
39. 張正霖,2002,〈日據時期臺灣新美術運動的總體脈絡與意識形態分析〉,《文化研究月報》,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
40. 張正霖,2002,〈拓痕的曖昧與可能-讀李思賢的<拓印>〉,《旺報》2002年春季號。
41. 張正霖,2002,〈藝術與社會的相關性-幾個批判思考〉,《旺報》2002年春季號。
42. 張正霖,2001,〈空間中的偶遇-與幾件「中途站」作品的對話〉,《旺報》2001年秋季號。
43. 張正霖,2001,〈台中市長候選人文化政策檢驗專題〉,《旺報》2001年秋季號。
44. 張正霖,2001,〈微光中的重重隱喻:讀柳菊良、陳世強、林冬吟聯展〉,《旺報》2001年夏季號。
45. 張正霖,2001,〈微觀:記憶中的原鄉〉,【串—遊牧集結】聯展策展論述,華山藝文特區。
46. 張正霖,2001,〈得藝旺形-得旺公所遶境展〉,《藝術家》,316:558。
47. 張正霖,2001,〈淬煉大器•化若蒼松-寫在陳坤九五回顧展前〉,《典藏今藝術》,106:109-111。
48. 張正霖,2000,〈漫流•漫流著-讀林慧珍的創作〉,載于《林慧珍創作集》,臺北: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49. 張正霖,2000 ,〈安全世界中矛盾的遊戲者-想像林建榮〉,《旺報》2000年夏季號。
50. 張正霖,2000,〈遊蕩於記憶中-讀莊家勝的創作〉,《藝術家》,302:564-565。
51. 張正霖,2000,〈「覺生之象」-在大度山的林間〉,《東海大學美研所畢業生九人聯展》展覽專文,台中: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52. 張正霖,2000,〈大度山 / 記憶裡的圖像 / 一種實踐的可能〉,《大度山 / 記憶裡的圖像 / 一種實踐的可能》策展專文,台中: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53.張正霖,1997,〈郭柏川繪畫風格風格之詮釋〉,《郭柏川》回顧展專文,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靜宜大學藝術中心承辦。
54. 張正霖,1996,〈台展•府展風格與意識形態之關聯-對日據時期西洋畫家保守風格之總體性詮釋〉,慈濟基金會藝術獎學金美術類獲獎論文。